
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出现
教师: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
学生: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南方古猿生活想像图 南方古猿化石
教师根据第3页“动脑筋”向学生提问: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教师展示图表(完全形成的人)、图片。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主 要 代 表
猿人 早期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智人 早期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北京人复原图 山顶洞人复原图
教师: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就显现出来了。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
学生:黄种、白种和黑种。
教师: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种特征,就是历史上亚洲人种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他们的体貌又含有黑种特征,则是因为地理环境与非洲相似所起的作用。
教师: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教师介绍第4页插图《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指出: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必须结成群体才能生存。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群体从“居无定所”发展到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氏族”,人类历史就此进入氏族社会。
二、氏族社会
教师: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
学生:原始社会。
教师: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
学生: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
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
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教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师让学生比较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并且填表。
历史阶段 生产力水平提高 男女地位变化
母系氏族 采集、渔猎为主,农、牧、手工业大分工 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生产出现 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教师介绍厄瑞斯忒的传说,反映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强调指出:上表说明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就会根据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贡献,自发调节人们的社会地位。所以,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师: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学生:A。时间:父系氏族晚期
B。过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奴隶和统治阶级产生→国家机构形成
教师提问:比较国家与氏族的组成,你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学生: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成的,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
教师:军队、监狱等机构的设置,证明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十分残暴的。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原始社会时,虽然在血缘集团内部财产共有、集体生活、平等相处,但是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生活也极端艰苦;而且在不同的血缘集团之间,互相杀戮非常残酷和野蛮。奴隶社会的阶级分化则是生产 ……此处隐藏7917个字……,归纳总结遗传病的分类及家族传递特点,得出相关规律。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
2.阐明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家族遗传特点。
3.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
[能力目标]
1.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总结遗传特点。
2.解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体现象)的形成原因。
3.归纳优生措施。
4.调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人类健康。
2.确立科学调查、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自主性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
3.密切关注最新科研进展。如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三亲婴儿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类遗传病的分类及实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
[教学难点]
1.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遗传特点,并总结规律。
六、教法、学法
[教法]实践调查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分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1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大家接触到了哪些遗传病?遗传病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1我们了解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猫叫综合征、多指、并指、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病具有“先天性、亲子传递、家族聚集”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遗传病病例的积累回顾,迅速引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尝试让学生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合理归类。
[新授]
知识点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教师活动2以图解、情景问答、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总结6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学生活动2分析下列6种遗传系谱图。并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合理归类。
补充资料①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代谢图解
补充资料②“维多利亚的遗憾”皇室病――血友病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和进行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3图片展示唇裂、腭裂、无脑儿等多基因遗传病,强调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及特点较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概率较高。
学生活动3了解多基因遗传病的常见病例,小组探讨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在遗传物质控制上的区别。
教师活动4病例分析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与性腺发育不良(特纳氏综合征)
学生活动4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角度,分析21三体综合征和性染色体三体现象的形成原因。
探究活动(1)请根据减数分裂图像变化,分析异常配子出现的原因。(针对常染色体异常)
探究活动(2)请根据异常配子的来源,分析异常合子形成的原因。(针对性染色体异常,如XO、XXX、XXY、XYY)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常见遗传病的示例,引导学生通过“减数分裂”老知识完成新知识“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自主探究和认知总结。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知识点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教师活动5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关于“优生”的4个问题――①和谁生?②能不能生?③什么时候生?④生之前查什么?
学生活动5小组探究
(1)“和谁生?”分析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的概念;“能不能生?”了解遗传咨询的项目;
(2)“什么时候生?”明确最佳生育年龄;“生之前查什么?”产前诊断常用措施。
小组探究总结“优生”的四大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优生”的情景分析题目,学生结合社会学常识与医学专业知识明确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的意义,了解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的项目。明确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人类健康。进一步提升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5请推测羊水检测和B超检查主要针对哪些疾病的诊断?
能诊断的疾病包括染色体疾病、先天性畸形、伴性遗传病。
拓展提升产前排畸检测――方兴未艾的医学商业之路!
探究活动(4)通过数学推导,试证明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发病概率。20xx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第5题改编已知人群中白化基因携带者概率约为1/50,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分别选择非近亲个体婚配,则生出白化子代的概率?
设计意图加强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辨析能力,有效关联第2章遗传学定律及遗传概率计算的基本考点。强化学生运算及数学模型构建能力。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论证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发病概率。体现学科交叉的思维训练目的。
知识点3.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教师活动6
展示人类基因组计划资料。研究核心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亿个碱基对所组成的万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任务展示
必学内容
①人类基因组计划;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选学内容
①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众多发现;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发的伦理道德争议
学生活动6
自学课本P92有关内容,梳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①HGP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②HGP目的测定人类单倍体基因组(包括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③HGP结果人类基因组大约有亿个碱基对,已发现的基因约为万个
④HGP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活动(5)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有多少条?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
探究活动(6)走出课堂、聚焦前沿
视频素材分析第三代试管婴儿、三亲婴儿(细胞质遗传病)、母体血浆基因检测胎儿遗传病
设计意图利用最新科研素材,调动学生探求新知新技术的热情,通过学生自主素材分析,理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更新。同时考查学生的题干信息把握能力、专业语言表述能力及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