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阳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阳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
齐读。
学习“棉”。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
用“O”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⑴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
自由读。
齐读。
⑵擦拼音:
同桌互读。
指名读。
⑶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
“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
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想一想: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
(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由读第5~6段)
4、理解“舒服地”:
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出示:
“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
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
知道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扩展
除了棉被、棉鞋里,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
【课后记】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阳光》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
本文含而不露地给人以启示,随处洋溢着亲情的温馨。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以童趣为本,以朗读感悟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读中来,让其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感知语言,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观看广告片。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阅读,自学生字
1.请小朋友先自读课文,交流识字方法。
2.点击课件,读一读藏在课文里的生字。
3.集体交流,巩固识字效果。
(1)请小老师带读。(师注意提示“照、晒、收”是翘舌音,“躺、睛”是后鼻音。)
(2)猜一猜。“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人一口”(合)等等。
(3)男女生互读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朗读生词。(小组朗读、全班朗读)
三、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1.出示插图,请学生说图意。然后朗读第一自然段。(个别读、全班齐读)
2.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注意朗读指导。(分组读)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
读出小峰对妈妈晒棉被的疑问,指导读准疑问句的语气。
4.朗读课文第5、6、7、8自然段。(同桌互读、前后对读)
(1)当奶奶睡到被窝里,奶奶的感受是怎样的?(暖和)
(2)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妈妈帮奶奶晒了被子,所以奶奶觉着暖和。)
(3)理解“舒服地”,用 “舒服”说话。
(4)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奇怪)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5.教师提问,深化内涵。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
(3)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对小峰说什么呢?
6.理解体会关心长辈、体贴长辈的道理。
板书:
关心 关心
妈妈———奶奶———小峰
7.你喜欢小峰吗?你喜欢小峰的妈妈吗?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10.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小朋友自行观看“妈”书写的动画。(注意提示:格式是左小右大,横变提。)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交流优秀作品。
五、情感延伸,实践拓展
1.你做过关心家人的事吗?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2.小朋友们回到家后,为长辈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除了棉被、棉鞋,哪些地方还可以钻进阳光?
《阳光》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出”,认识一种笔画“竖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件。
2、《七色光》歌曲磁带或舒缓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2、识字“出”和写字。
3、“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教学时间】
第二课 ……此处隐藏17232个字……】2课时。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棉、照、晒”等1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识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家里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
那么小峰家里的人是怎样关心奶奶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指读课题。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对家里人的观察,导入小峰家发生了什么事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易接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对课文有了整体了解,再通过生生的交流,彼此交换了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识字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因为这些生字就躲在课文中,咱们看看谁先把它们找出来。
2、自己在课文中把这些字找出来后,读一读,然后再读读带有生字的那句话,看看你能不能把它们读准确。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说一说你识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巩固生字。
5、互相考一考。
教学设计说明:在识字环节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降低识字难度。
四、学生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教学设计说明:在学生认识了生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既巩固了生字,又能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并用字扩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字写美观,规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了解了小峰和妈妈是怎样关心奶奶的。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和学习生字。
二、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和词语: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教学设计说明: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
三、朗读练习
1、先自由读。
2、指名读。
3、指导读。
4、朗读接力赛:
一个读一句,如正确,下一个接着读,如有错,下一个再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5、分角色读全文。
教学设计说明:变着样的去读,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个别句子适当的指导,效果会更好。
四、指导写字
1、说说要写的字的结构。
2、生字笔画书室。
3、出示田字格:
学生临写,看谁写得最到位。
4、自由练习,教师巡视。
五、作业
仔细观察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身体工作情况,想想他们需要哪方面帮助,做个长辈的小帮手。
《阳光》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参与制造人工彩虹实验,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2、能对本小组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对其他小组的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
3、养成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现新问题的好习惯。
其中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是教学重点,设计提出研究问题、实验方案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探究
1、谈话: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原理,我们解决了生活中许多地方的采光问题,还设计了自己的“阳光小屋”。你设计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问题吗?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设计的阳光小屋和问题
3、教师小结,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怎样才能是我们的阳光小屋充满色彩?
设计意图:问题来源于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基础,学生经历了阳光小屋设计,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总结了小屋的特点,一是阳光要充足,二是通风效果好,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提出“怎样让小屋充满色彩?”,探究问题自然生成,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实验导学、交流导疑
1、引入实验:学生阅读课本25也中的资料卡——课件欣赏图片——汇报收获和启示
2、小组实验(一)——制造人工彩虹
——教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欲望。
——介绍实验材料,展示实验要求(实验材料:三棱镜、手电和白色纸板;实验要求:①在准备的实验材料里找出实验所需的器材:手电、白纸片和三棱镜。②实验中认真观察,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③实验后小组讨论,根据观察的现象对阳光的颜色做出结论。)
——小组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论
——汇报展示,在交流中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颜色(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并且是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序列排列的)。
设计意图:把学生置于实验探究活动。学生探究怎样让小屋充满色彩,一是感到突然或者困难,教学时利用课本中的资料和彩虹图片做启示,学生会有新的想法,把阳光变成彩虹,便自然引入“制造人工彩虹实验”,直接要求学生实验,也会是一筹莫展,以演示实验示范、展示要求规范实验、汇报交流突出探究,让实验顺利进行,并能有所收获。
3、小组实验(二)——物体的颜色
——问题引导,红花绿叶这些物体的颜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组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
——全班交流,解开疑惑
——引导小结,归纳结论(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式。学生把普通白光分离出七色光后,便会对物体的颜色产生疑问,有了前一个实验和猜想的基础,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探究引向深入,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检测导练、知识应用
应用解释现象:
1、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颜色衣服,特别是白色的,不喜欢穿深色衣服,特别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
2、房间里人们为什么总喜欢把墙壁刷地又光滑又白?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知识在应用中巩固。学生探究了有关阳光的颜色组成和物体的颜色知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探究出得知识应用于生活,起到应用、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1、汇报收获,体验成功
2、实验延伸:用平面镜和水做实验在制彩虹。
设计意图:在汇报收获时体验成功,在阅读“知识链接”延伸,在要求继续研究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