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实习报告合集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地质实习报告120xx年7月7日至9日我们矿资班的全体同学在彭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两天地面一天地下)。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在校内完成了《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的教学后,到矿山进行一次课程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是把《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的理论实与矿山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识.判别、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大地质学基本理
论与基本知识,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及地形地质图,为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概述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广西西北部XX县境内,交通较为便利。大厂镇位于XX县西南部,东与车河镇相连,南与XX市XX区交界,西与吾隘镇相邻,北与城关镇、罗富乡接壤,为柳州华锡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所在地。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1公里,全镇辖7个村民委、4个社区居委会,160个自然屯,165个村民小组。20xx年末总人口32862人(含华锡集团驻镇各单位人口),全镇总面积273.3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实有耕地面积9908.46亩,森林覆盖面积2.77万亩。大厂镇地理位置优越,216国道过境并直达自治区首府XX市。境内已探明锡储量160.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2.7%、世界总量的6.2%;锑163.5万吨,占全国总量63.3%,世界总量的30.4%;铟6777吨,占世界总量的52.2%,被誉为中国新兴锡都和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我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辖区内有广西华锡集团下属的生产企业铜坑矿、凤凰公司、再生资源公司、水电厂等和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区直企业,32家民营选矿企业、5家民营冶炼企业。20xx年财政收入5.1个亿,社会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4800元。
三、矿区地层特征
矿带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至三叠系(见图2-5、表2.1),属海相类复理石碳酸盐岩建造,沉积厚度约4325~7851m。基底地层应属加里东构造层的一套下古生界至前寒武系,可与桂北地区的四堡群、丹州群(板溪群)、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下统等对比。陈毓川(1993)[2]对桂北地区各时代统、组地层单元中成矿元素与同类岩石中的背景含量比较,认为四堡群中富集的成矿元素有:w、sn、v、fe、mn、co[29];丹州群有:th、fe、cr、co;寒武系是:th、p、au、as、sn、pb的富集层位;下奥陶统是cu、ni、mo、v的富集层位。因此,基底地层具有为上覆地层中的矿床提供成矿物质的条件。
四、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矿区的构造线沿北西向分布,主要构造包括大厂断裂和大厂背斜,长坡-铜坑、巴力和高峰等锡多金属矿床沿大厂断裂和大厂背斜自北西向南东呈串珠状排列。
大厂断裂:是丹池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呈压扭性,断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走向3160-3400,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0-750,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大厂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铜坑-长坡矿床即产于断裂的上盘。大厂断裂等nw向构造,还普遍被ne向(250~450)断裂切割,ne向断裂主要显张扭性,在大厂背斜的转折倾伏部位特别发育,是后期充填脉状矿体的主要容矿构造。大厂背斜:位于大厂断裂北东侧,是与之近乎平行的倒转背斜,背斜西翼岩层产状较陡,倾角大于70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东翼较平缓,倾角小于400。背斜轴迹为3300,向北部转为3000,向北西倾伏。在倾没端的中、上泥盆统不同岩性接触层位,岩层间普遍发育强烈的层间错动,特别是在细条带硅质灰岩(d3l2b)与小扁豆状灰岩(d3l2c)、细条带硅质灰岩(d3l2b)与宽条带灰岩(d3l2a)以及宽条带灰岩(d3l2a)与硅质岩(d3l1)等层位之间的层间错动尤为强烈,错动带中常含有大量沥青质。这些构造对后期的改造成矿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五、矿区岩浆岩特征
丹池成矿带内主要有燕山中、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龙箱盖、大厂、芒场等地,以岩脉、岩株、岩床形式产出,属浅成-超浅成岩浆岩。岩石种类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煌绿玢岩、闪长玢岩、白岗岩等。
1、黑云母花岗岩
出露于矿带中部的龙箱盖褶断带,面积1600m×200m。据地球物理资料,其为一等轴状(东西向略长)的隐伏岩体,在0m标高的面积约21km2。该岩体主要组成矿物包括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副矿物成分有黄玉、磷灰石、电气石等。同位素年龄为167ma及97ma,相当于中白垩世,为燕山晚期产物。
在化学组成上其特征是:①si02含量高; ②偏碱性,k20含量大于na20;③氧化铝过饱和;④贫cao、fe203、feo、mgo和mno等组分。
2、花岗斑岩
分布于长坡矿区的东部,呈岩墙状产出,当地称之为“东岩墙”,地表共见3条,一般长500-1500m,最长达8000m,宽5-16m。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约700。含少量黄铁矿、闪锌矿、自然铜、脆硫锑铅矿以及锡石等矿物。在长坡等地观测,该岩墙周围的蚀变作用很弱,也远离锡矿体。其rb-sr同位素年龄为93ma.
3、石英闪长玢岩
断续出露于长坡矿区的西部,以岩墙形式
泥灰岩的岩石组合中。
长坡-铜坑矿床从上到下、从新到老的地层分别为:1、d 3 3泥灰岩、页岩;2、d2d 3大扁豆灰岩;3、d2c 3小扁豆灰岩;4、d2b 3细条带状灰岩;5、d2a 3宽条带状灰岩;6、d1 3硅质岩;7、d2 2灰岩、页岩、硅质岩。
1、d 3 3
泥灰岩、页岩
灰黑色至黑色,泥质、钙质、碳质,可见生物碎屑化石)。厚340~370米。层理发育,岩性软,抗压强度1177㎏/㎝2。如1#标本。
2、d2d3
大扁豆灰岩:灰色,扁豆状构造,扁豆体排列不规则,扁豆体大小4cm×2.5cm~2cm×0.6cm之间,成份以钙质为主,少量泥质,岩性软。厚15~20米。岩石完整、层理不发育、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1150㎏/㎝2。
3、d2c 3
小扁豆灰岩:灰色,扁豆状构造,扁豆体排列较规则,扁豆体大小3.5cm×0.5cm~1cm×0.3cm之间,成份以钙质为主,少量泥质,岩性软。厚90~116米。岩石完整、节理发育,抗压强度1620㎏/㎝2。
4、d2b 3
细条带状灰岩:深灰色硅质薄层与浅灰色钙色薄层相间,形成条带状构造, ……此处隐藏38798个字……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苏庄背斜的垭口处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往往给人造成假象它是向斜,其实不然,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岩层走向仔细判断,最终得出了此处为背斜的结论。
2.褶皱要素
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以描述褶皱的形态和产状。包括﹕①核﹐褶皱的中心部位﹔②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③轴迹﹐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时出露的轴部﹔④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⑤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⑥轴﹐理想的圆柱状褶皱可以由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而描绘出该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这一直线又称为褶轴。褶轴只是具有表明几何方位意义的线段﹐圆柱状褶皱的枢纽方向代表了褶轴的方向。非圆柱状褶皱可有枢纽线而没有统一的褶轴﹐只有把它分解成许多近似圆柱状褶皱的区段﹐才可分别确定其褶轴﹔脊线和槽线﹐在横剖面上褶皱面的最高点称为脊﹐同一褶皱面上脊的连线称为脊线﹔反之﹐褶皱面在剖面上的最低点称槽﹐同一褶皱面上槽的连线称为槽线。
3.褶皱的野外识别
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认为背斜是山,向斜为谷,但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背斜长期遭受剥蚀,不但可以逐渐的夷为平地,而且往往由于背斜轴部的岩层遭到构造作用的强烈破坏,在一定的外力条件下,甚至可以发展成谷地。所以向斜山与背斜谷的情况在野外是比较常见的。因此,不能完全以地形的起伏情况作为识别褶皱构造的主要标志。
褶皱的规模,有的较小,有的较大。小的褶皱,可以再小范围内,通过几个出露的地面的基岩露头进行观察。规模大的褶皱,一则分布的范围较大,二则常受地形高低起伏的影响,既难一览无余,也不可能通过几个露头就窥其全貌。对于大型褶皱构造,在野外需要采用穿越的方法和追踪的方法进行观察。
(1)穿越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如果在线路通过的地带岩层成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则必有褶皱构造。再根据岩层出露的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翼岩层的产状和两翼与轴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判断褶皱的形态类型。
(2)追踪法。就是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法。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追踪观察,便于褶皱延伸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当两翼岩层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时为水平褶皱,如果两翼岩层在转折翼闭合或呈“S”行弯曲时,则为倾伏褶皱。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
第二天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地质罗盘的使用了,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①.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②.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③.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子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下面表格内为三组现场实测数据:
组号走向(度)倾向(度)倾角(度)
第一组NE∠54.5 NE∠319.5 WN∠45
第二组NE∠64 NE∠349 WN∠33
第三组NE∠59 NE∠334 WN∠69
六、实习总结
为期两天的实习匆匆结束了,在这两天里面,虽然天气不太好,但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实地认识了断层、滑坡、褶皱、岩石构造以及向斜背斜的地质构造。这次实习的亲身经历,使我们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巩固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